天造地设“空山天盆”_四川法治传媒网
四川法治传媒网LOGO  
网站投稿:690830723@qq.com
新闻热线:131 9869 0128
网站首页 头条关注 四川要闻 热点聚焦 平安四川 法治四川 法治先锋 以案说法 基层动态 全域治理 法治文化 法学天地 图说四川
四川法治传媒网 平安四川 查看内容

 天造地设“空山天盆”

2024-8-21 15:11

       藏在森林里的康养胜地

  初秋季节,巴中通江空山避,凉爽宜人。

  空山镇所在地,四面是高耸的山峰,中间是低洼的平坝,其状如盆,人称“空山天盆”。


  空山天盆

  一个雨后的早晨,当地朋友带我们到高高耸立的瞭望台俯瞰空山坝的景致。缭绕的白雾下面,真是好大一个盆,盆里装着的全是雾,不知是谁吹了一口,都波涛翻滚的样子,一浪一浪地涌。一会儿,雾都跑到一个地方缠成厚厚的一团,另一些地方却空了,从那空洞里看下去,疑心那真是仙境,只见盆底的房屋、树木、田地既清晰真切,又遥远的感觉,好像是在数千米高空往下看,一切小得像个沙盘的样子,在坝子里牵来绕去的水泥路,只是一条细而白的丝线了,让人感到一种真实的虚幻。几个圆形山包浮在雾气中,是一个个独立的“小岛”。对面,幽蓝的山被云雾抹成若干的色块,一块是明亮的绿,一块是凝重的蓝,一块是撒了碎花的绸缎,一块是起了皱褶的棉布。光与雾与影的频繁变换,让人有些恍惚。两边山林中传来鸟鸣,不疾不徐,为这幅淡雅的水彩画留下了空灵的注脚。“空山新雨后,风景美如画。”同行的一位友人随口吟道。

  一行人盛赞这里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朋友接过话茬如数家珍地讲开了:空山镇自然风光秀丽,生态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0.26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每立方米的负氧离子含量达118060个,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2004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为“空山国家森林公园”。其中,核心景区“空山天盆”景区面积27平方公里,是秦巴山区最大的高山盆地,盆地中地势开阔,盆周万山环列、高耸入云,终年云蒸霞蔚,景色变幻无穷。盆地内平均海拔1250余米,年平均气温15.1℃,属典型的高山盆地气候;年降雨量1800毫米。这里四季分明,景色迷人,春天百花争妍,夏季凉爽宜人,秋天红叶似火,冬季银装素裹,被誉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空山天盆现已成为“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和空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最美森林小镇、国家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全省最佳森林康养目的地、省级旅游度假区。

  下山后,我们在“天盆”里转了一圈。坝中有四座孤峰,卓然挺立,遥相呼应。中峰高约120米,方圆约5000平方米,四壁如削,峰顶古松苍劲,野花遍地,内有溶洞,刻有古人题字:“第一洞天”。另一峰高约140余米,方圆6000余平方米,四壁陡峭,荆棘丛生,整座山体是一个蜂窝状溶洞,东西南北均可进出,人们戏称“蜂窝公园”,内有古人题字:“第二洞天”。1933年,这里是红军的营地,故当地群众又称它为“红军寨”。其余两个山峰,一名“茨竹包”,山下有一农家小院是红四方面军“空山军事会议”的遗址,这次会议提出了红四方面军反“三路围剿”的军事路线;一名“扑地莲花”,由六个陇帘组成,面积约3万平方米,远观如一朵青莲,盛开盆中。这四座孤峰,交错排列,构成盆中的主景。盆底四周则长满了石芽,其中,以东北面的“面佛朝天”最为壮观。该景点长2000余米、宽300余米,大片石牙沿坡排列,高者5-6米,矮者1-2米。远眺,如万佛列队,朝天拜地;近观,一石一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回到住地龙池村,在名为天盆客栈的民宿里,遇到巴城市民杨海洋,他说,每年夏天他们都要到空山避暑:“这里夏天凉快,风扇都不用开。”他们提前一个月预订了这家民宿。


  游客在通江县空山天盆观景

  空山的空气好、环境好,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喜欢来空山度假。龙池村一位张姓村民说:“我们空山气候好,最高温度不超过30度;负氧离子含量高,这也是人们喜欢来空山度假的一个原因。”

  “从6月开始,来空山度假的游客一波接一波。我们每天一早起来就开始忙……”天盆客栈的张老板介绍,进入八月,空山避暑游进入高峰期,镇上的酒店、民宿生意火爆,均需提前预订。

  听说来此旅居的重庆人很多。朋友带我们来到镇政府办公室,一位李姓青年干部接待了我们,他介绍,空山镇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高山气候,引来了重庆、成都、西安及省内各地游客到此旅游观光、康养度假。2008至2010年,来自重庆、成都、西安的旅居游客达1300余人。

  “每到夏天,来这里避暑的零散游客也非常多。”他说,为了让游客住得下、耍得好,空山镇积极推动景区建设和康养产业发展,带动境内农户新建农家乐、民宿酒店、森林康养别墅、露营营地等,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镇子周边的村民在空山天盆乡村旅游专合社的带动下,搞起了餐饮、民宿等服务业。村集体还牵头进一步完善游客接待中心、公共厕所和自驾游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截至目前,镇内有大型宾馆1家、森林小别墅3处、三星级农家乐3家、民宿客栈19家,共有床位373张。

  此外,空山天盆景区为广大游客提供多种特色产品,景区内有游客中心购物点1处、中型超市3家、土特产门市10余家,主要提供纯天然食材、野生中药材、苞谷酒等空山特产,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他介绍,近年来,空山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坝村的生态田园“颜值”,将消费者吸引进来,以生态宜居的环境促进乡村发展。2021年,中坝村被列入“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

  空山天盆景区内,野生杜鹃花面积达万余亩,有春鹃、西鹃、高山杜鹃等20余个品种。每年的三月至五月,高山杜鹃盛放空山,从山腰到山顶,绵延数公里美不胜收。

  空山秋冬时节景色也十分优美,摄影爱好者常来这里摄影。

  “空山这地方,一个字:好!是藏在森林里的康养胜地。”一位重庆游客说。

  据了解,作为“四川最佳森林康养目的地”的空山镇,2023年夏季共接待游客26.6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收入5000万元,同比增长20%。从食宿情况来看,空山天盆景区共有酒店、民宿、农家乐30余家,其中80%以上处于饱和状态。

  依托优势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这地方为啥叫空山?当地朋友说,一是地理上的原因,这空山天盆,呈现的是云端山巅的喀斯特奇观,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溶蚀盆地,发育于二叠系石灰岩中,盆地底部平坦,面积达23平方公里。盆地的最低处海拔1150米,高出周围河谷600米以上,故称“天盆”。天盆被137座山峰环绕,山坡上有峰丛及石芽,盆地中有落水洞、地缝以及溶蚀残余的峰丘。大气降水由落水洞进入地下迷宫一样的暗河中,向四下排泄。盆地地下及周围山岭中,常被溶蚀掏空形成溶洞和地下河,即使夏季山洪暴发,水也很快消失。一言以蔽之,地下是空的,留不住水,故名“空山”;二是物质意义上的“空”,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这当然说的是过去了。说起以前的空山,当地一退休干部说,那时空山基础条件极差,既穷又闭塞,仅一条泥碎路通往山外,必需的生活物资,靠人背马驮。漫长的冬季,大雪封山以后,人们在屋里闭门不出,用柴火取暖,化雪水解渴。村民主要以种植土豆、玉米为主,人均纯收入900元左右,空山一度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1997年,成都电视台派出记者到空山蹲点半年,拍出纪录片《空山》。该片反映的是空山缺水的状况,真实地展示了空山人的生活状态。找水、背水,把浑浊的水倒进毛边锅里,丢进苞谷面或者灰溜溜的土豆,一碗面糊糊喝得震天响,然后仰面倒在床上,从破旧的窗户里看天上的星星——这几乎成了老一辈空山人的日常。他们背水,用的是一种特制的木桶,一米高,一面平整、其余三面略呈弧形。为防止井水溢出,水面放一把荆条。背一桶水回家,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五六个小时。

  但是后来,空山发生巨大变化。确切说,党的十八大之后,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人们这才发现空山并不空,有很多宝贝,除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红色文化,这些都是宝,发展经济,发展旅游,都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条件。如今的空山,早已变了模样。山泉水引到坝里,又通到各家各户。有了水,“贫血”的空山坝露出了“红润的面庞”。交通面貌的彻底改变,让野生天麻、竹笋、岩豆等山珍货畅其流,成为村民致富的“帮手”。村民的收入增加了,钱袋子鼓了起来。

  “空山的土特产比较多,空山马铃薯、空山黄牛、空山核桃、空山竹笋,都是纯天然的生态绿色产品,游客非常喜欢。”空山镇经济发展办主任蒲德昕介绍。

  由于处于高寒山区,昼夜温差大,空山是理想的脱毒马铃薯种源培育基地。空山马铃薯个大、皮薄,表皮光滑,它的淀粉与糖分都很充足,煮着吃,很沙很面,口感特好,如果将其加工成薯片、薯条、粉丝等,也很受欢迎。多年前,空山镇就确立了“打好马铃薯牌、念好马铃薯经、唱好马铃薯戏、发好马铃薯财”的发展思路,农户家家种植。据介绍,有户农家一年光留种就达两千多斤,以此推测,收获当以万斤计。经过多年发展,马铃薯已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空山马铃薯”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空山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带动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

  “镇上专门组建了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我们与专业合作社签订了购销协议,由专业合作社统一收储和统一销售,降低了我们的生产风险。”空山镇龙池村村民何蓉高兴地说。

  空山还出玉米。夏天,一山一山都是玉米,收获时节则一仓一仓、一楼一楼堆着。

  空山黄牛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闻名遐迩,以个大、体壮、肉好著称。专家讲,空山黄牛有五大特点:一是放牧性能好,在45度的坡地上能很好放牧,适合于山区农户养殖;二是抗逆性强,耐粗饲,能适应比较恶劣的气候条件,寒冷的冬季只需放牧加喂秸秆,适当补充食盐,牛就能保膘,夏秋只需放牧即能育肥;三是繁殖力强,母牛1.5岁性成熟,一般三年两产,繁殖年限可达12年,犊牛成活率95%以上;四是育肥性能良好,阉牛放牧育肥日增重可达850克以上,使用精料育肥日增重在1.2千克以上,1.5至2岁可达400千克;五是肉质风味好,炒、炖、烤、涮、蒸皆宜,香味浓郁,一直是巴山“灯影牛肉”及牛肉干的主要生产原料,深受市场欢迎。空山黄牛被收入“世界名牛录”。


  “空山牛”赛牛会暨牛肉美食品鉴活动现场

  特殊的地理环境给空山镇大力发展空山黄牛提供了良好条件。空山镇虽然山高,但“盆地”内地势相对平缓,据估算,全镇约有8万亩草地,为肉牛养殖提供了基础条件。“我们空山镇是空山牛发源的主要区域之一。经过筛查,全镇目前有1000头纯种空山牛,成为空山牛保种保育的核心区之一。预计三年后,我们将繁殖1万头空山黄牛,为群众再添一个致富增收渠道。”空山镇农业综合中心副主任刘恩建说。

  除了马铃薯和牛,空山还因地制宜发展万亩核桃和万亩板栗产业。在空山四周的崇山峻岭中,至今还保存着数万亩原始森林和两万亩以木竹为主的竹海。林中生长着1000多种植物,属二级保护的有杜仲、银杏等,属三级保护的有厚朴、天麻等,其他如核桃、板栗等则遍山都是。空山镇根据海拔较高、资源丰富的优势,陆续发展乌天麻、党参、乌药等适宜高山生长的中药材,力争让群众有更多的增收途径。目前,青龙村发展以空山核桃、中药材等代表的特色产业已取得显著成效。

  在空山,红色旅游逐渐成为一个消费热点,带动了当地餐饮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局面,有效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蒲德昕介绍,依托独特的优势,空山镇逐步盘活红色旅游资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配置,着力打造旅游环线、特色餐饮、品牌住宿,还原红军寨、红军洞,建成步游栈道,丰富景区体验项目,让乡村旅游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

  “为服务游客,我们建有‘感恩园’‘思源阁’‘根据地’‘老兵’等12家农家乐、‘空山宾馆’‘黄杨沟’2家乡村酒店。”中坝村支部书记符江介绍,中坝村每年能吸引近3万名游客前往打卡,“红绿”相融的乡村旅游成为了该村强村富民新的增长点。

  传承红色基因滋养精神家园

  空山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

  91年前,著名的空山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翻秦岭、越巴山,转战三千里,于18日进抵通江县两河口。其后40余天的时间里,红军先后解放通江、巴中、南江,迅速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极大地震动了国民党政府,蒋介石急委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组成左、中、右三路纵队大举围攻红军,妄图一举把红军消灭在川陕边境。1933年5月,徐向前、李先念等采取“收缩阵地、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把敌主力牵制到通江北部空山一带。空山地形呈凹字形,四周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易守难攻。5月17日,红四方面军总部在空山坝一间茅屋里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大反攻。5月20日晚,红11师第33团冒雨从空山坝西北的密林中边开路边前进,秘密插入敌人侧后,于21日凌晨4时向余家湾的敌人发起突然进攻。同时,红73师、10师、12师等部队乘机向敌人正面和右侧发起猛攻,将敌分割包围,激战三昼夜。24日,敌人全线崩溃,历时四个月的反“三路围攻”的战役胜利结束。红军总击毙、伤、俘敌2.4万余人,缴获长短枪8000余支、机枪200余挺、迫击炮50余门。5月底,红军由东向西乘胜追击,穷追猛打,相继收复通江、南江、巴中和今平昌县城,并攻克恩阳、木门重镇,威逼仪陇,兵临广元城下。至此,红四方面军取得了红军军史上有名的“空山大捷”,彻底粉碎了田颂尧的“三路围攻”计划。

  空山战役是红四方面军入川之后的第一次较大战役,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空山大捷挽救了新生的川陕苏区红色政权,奠定了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发展壮大的基础,是川陕苏区和红军的立足和转折之役,在中国革命军事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可以说,没有空山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就不会有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更不会有后来的红四方面军八万多川陕子弟兵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历史很可能就要在这里发生巨大转折。

  现在,空山成为重要的红色纪念地,到处是红军遗迹,“空山战役遗址”“将军树”“红军战壕”“红军洞”“红军灶”“军事会议遗址”等,也有徐向前、李先念等众多红军将士的故事流传。新中国成立后,李先念曾任国家主席。他逝世后,遗愿将骨灰撒在他曾经战斗的土地上。如今,在他骨灰撒放处立有“李先念骨灰撒放区纪念碑”“先念祭碑”。这里还建有空山战役纪念馆。该馆位于空山镇中坝村,在空山战役军事会议旧址、李先念主席骨灰撒放区和李先念主席铜像广场的基础上扩建而成,总占地面积78亩。

  这些红色资源是空山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及其现实作用。空山战役期间,徐向前亲自带着部队迂回至余家湾,向敌后穿插。余家湾背靠巴山,山中荆棘丛生,猛兽大蟒盘踞,荒无人迹,将士们排除万难,沿途伐木开路。其时天气骤变,大雨倾盆,山洪急泄,将士们忍饥挨饿,披荆斩棘,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敌人面前,一举消灭敌人。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在空山,革命历史遗迹与当地优美的自然风景共生共存,具有红色与绿色、红色与民俗风情等多种旅游资源和谐相处、水乳交融的特点,这使红色资源具有了极高的生态教育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空山的红色资源一直得到很好的保护、管理和运用。“空山战役遗址”“李先念纪念碑”“红军战壕”“红军洞”“红军灶”等红色景点一直面向公众开放,吸引了不少游客。空山战役纪念馆也成为空山天盆国家AAAA级景区重要组成部分,先后被授予“四川省党员教育培训省级示范地”“四川省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等称号,吸引市内外的党员干部、职工和普通群众来此开展活动,接受精神上的洗礼。前不久,通江县、恩阳区、平昌县三地党史地方志系统干部职工来到空山战役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全体人员在珍贵文物史料前驻足凝视,看到红军将士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的图片和一件件革命遗物,他们深感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工作,建功立业。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依托红色资源凝聚的红色血脉、形成的红色文化,汇聚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伟力。”平昌县志办一位干部说。

  一天下午,我们在空山街道遇到一群刚参观完空山战役纪念馆的年轻人,他们边走边摆故事,故事是刚从纪念馆看来的:1933年5月,一万多名红军官兵收紧阵地至空山坝,准备与田颂尧部决战。当地不产稻米只产苞谷,为解决部队的生活难题,苏维埃政府组织了上百名群众用15口大锅给红军炒苞谷花,边炒边装边运,三天三夜共炒了5万多斤。为解决吃水问题,千余名群众用背水桶在两河口七星包下面的河道里为红军背水,保障了空山战役的最终胜利。他们还说到“将军树”:为阻止川军进犯,红军需砍树设置路障。时任11师政委李先念看到几名战士正在砍一株核桃树,就对战士说:这个地方缺水,不产谷物,生活很困难,核桃树、板栗树等是空山老百姓的“摇钱树”,不能砍。这株核桃树由此得以保存,至今活着。

  听得出来,他们的语气是敬仰的、赞美的,他们感叹军民一家亲的“情感很浓”。红色资源是珍贵的史实,是流淌的记忆,每一处场馆、每一个故事、每一位英雄都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缅怀和纪念中得到传承。

  空山有两个国有林场(空山林场、空山综合林场),位于盆地周边山上。离开空山的前一天,朋友带我们去山上的森林里走了走。林区道路四通八达,行走林中,山峰、绿树、古藤、奇花野草、飞禽走兽和谐相生的林中世界,让人步步惊奇。猕猴桃在路边的枝头上挂着,晃晃悠悠,间或一些果子拂着我们的头。一种红头绿尾的鸟,在枝头跳来跳去,它的叫声,仿佛是在敲一种金子做成的薄片,叮叮铃铃响,其声幽远。那边树下,一只松鼠抱个什么果子在嘴里啃,听见人来,尾巴一抖,哧溜溜跑,才两三步,又停下,仍在那儿啃它的果子。最让人难忘的是风。这里是天盆,四周是山,山是盆的沿,它把外面的世界挡在外面了,别处的风是进不来的,这里的风都是土生土长,有自己的味道,什么味呢,不好说,反正外面的人来这里,起初不适应,只吸了几口气,就是醉过去的感觉。这里风多。风有多少之分吗,不要觉得奇怪,是这样,这里的风比别处要密些,分量足些。风里没有别的,只是树的气味、树叶的气味,还有青草的气味、花朵的气味、泥土的气味。树叶绿得鲜亮,沾在上面的阳光也更明净些,所以这里的风含着更多阳光的味道,也更绿些——对,风的颜色是绿的。

  站在山上俯视,坝中的新农村特别亮眼。这边,条条水泥路如缎带般伸向远方,来往车辆在公路上顺畅疾驰,一片片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一畦畦浓绿的田园中,一个个农业项目如百花竞放,村民在田园里务工劳作;那边,一幢幢青瓦白墙的新居掩映在成荫绿树间,道路清洁宽敞,亭台如画,花圃环绕,林荫道宛延于房舍之间,旁边的广场上老人正在悠闲散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新时代的空山人,在美丽的家园幸福地生活着。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伟)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