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熊猫国家公园守护者 谱人与自然和谐新篇章_四川法治传媒网
四川法治传媒网LOGO  
网站投稿:690830723@qq.com
新闻热线:131 9869 0128
网站首页 头条关注 四川要闻 热点聚焦 平安四川 法治四川 法治先锋 以案说法 基层动态 全域治理 法治文化 法学天地 图说四川
四川法治传媒网 平安四川 查看内容

做大熊猫国家公园守护者 谱人与自然和谐新篇章

2024-12-4 07:56

雅安构建“四位一体”法治保障机制护航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


公安民警与护林员一同巡视大熊猫国家公园


综合执法中心内,民警通过查看监控视频为野生动物“保驾护航”


  2023年8月15日,全国生态日,检察官深入林场调查取证,严厉打击盗伐行为,保护百年天全槭


黄果柑树下,法官正在普法   雅安政法系统供图

    

蒋华龙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杨棕贤
  “确认两只‘谈恋爱’的大熊猫为‘淘淘’和‘华妍’……”9月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石棉县管护总站工作人员通过分析大熊猫粪便样本,综合判断今年3月至7月在巡护过程中拍摄到两只大熊猫的求偶画面中,雄性大熊猫为放归大熊猫“淘淘”,雌性大熊猫为放归大熊猫“华妍”。这也是全国首次拍到野化放归大熊猫“约会”。
  雅安是“国礼大熊猫之乡”“明星大熊猫之乡”“放归大熊猫之乡”,在这里偶遇大熊猫已经不是新鲜事了。2021年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
  园名单,雅安有超过6000平方公里、全市行政区40.8%的面积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占公园总面积的23%,是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最大、涉及县(区) 最多的市(州)。
  如何用法治的力量护航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雅安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积极探索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新路径,构建出“宣教、保护、打击、修复”四位一体法治保障机制,努力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多维度宣教 “根植生态守护“法基因”
  镜头:石棉县被誉为“中国大熊猫放归之乡”,全县475.34平方公里纳入国家公园范围。每年三月,黄果柑成熟之际,柑橘飘香,“百里金果长廊”游客、果农、果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黄灿灿的黄果柑树下,总能看到政法干警身影,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向群众讲解常见法律问题,普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保护中来,共同传播生态文明思想,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故事】只有加大生态环境宣传力度,提升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全社会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2022年2月,一场特别的巡回审判在石棉县王岗坪彝族藏族乡开庭。庭审过程通过抖音全程直播。
  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23万人次。“看个抖音直播,在线学习法律知识。”“野生动物不能乱打,这是违法行为。”“王岗坪是大熊猫野化基地的重要一站,保护当地生态,就是保护大熊猫赖以生存的家园。”……直播公屏上,网友们讨论热烈。通过抖音直播,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意识,起到了“审理一案、警示一片”的作用,实现审判质效与普法质效的双提升。
  【成效】司法护航生态保护工作,构建绿色生态屏障,需要每一个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近年来,雅安以生态环境宣教工作为依托,持续优化法规政策普及与宣教服务形式,切实当好绿色发展的“护航员”。
  通过“两微一抖一端”等新型媒体平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微电影、网络直播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和警示教育宣传,构成线上法律宣传的“广度矩阵”;通过巡回法庭、“法律七进”等多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构成线下法律宣传的“深度矩阵”。这一措施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法律知识的传播渠道,还以更加生动、接地气的方式触达了广大民众的心田,推动群众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政策、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为护航文旅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力量。

全方位保护 共建人与自然和谐“新家园”
  镜头:荥经县龙苍沟景区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夏季的龙苍沟,满山遍野披上绿色的盛装,宛如现实版的“绿野仙踪”……
  “今年暑期外地来避暑的游客很多,房间提前就被订完了。”龙苍沟镇发展村是远近闻名的“熊猫民宿村”,当地民宿老板高奎告诉记者,得益于国家公园建设,龙苍沟镇生态环境、治安环境越来越好,来旅游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今年民宿收入有望超过去年。
  【故事】新鲜竹笋鲜嫩可口,每年8月至10月,是雅安秋笋(方竹笋)的采摘期,不少外来人员受利益驱使非法进入公园范围内采笋。
  “竹笋是熊猫的口粮,保护区里的竹笋不能乱采哦!”每年秋笋禁采期,荥经县龙苍沟派出所所长高翼,都会带领派出所民辅警在进入国家公园的主要路口,设卡劝离采笋群众。“采笋人在公园里生火做饭、丢弃烟头的行为,可能带来火灾隐患,同时笋类被大规模非法采集,也会影响到大熊猫的日常生活。”高翼告诉记者,为减少对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干扰及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生态体系的破坏,荥经县划定秋笋禁采区域,群众可以在非禁采区适当采集秋笋,对未经许可擅自进入禁采区采集、收购、运输“秋笋”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为了能更好保护大熊猫的“口粮”,荥经县公安局在今年的“秋笋”禁采工作中,运用“科技+人力”的监管模式,除了加强传统的人力巡查外,还利用无人机、监控视频等科技手段,对禁采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提高了监管效率和精准度。
  【成效】根本固者,华实必茂。生态环境一旦破坏,修复难度非常大。近年来,雅安以国家公园总规为统揽,系统谋划法治护航雅安片区建设,先后制定《关于规范办理环境资源刑事案件的意见》《环大熊猫国家公园司法协同保护协议》《大熊猫国家公园跨区域警务协作协议》等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文件,通过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市、县(区)两级政法各单位的工作职责,构建起“从上而下”的生态保护“大格局”。
  推进“智慧公园”建设,将片区防控体系建设纳入“智慧雅安”建设规划,整合“天网”“雪亮工程”等前端感知源,依托“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系统,打造实时开展生态保护、森林防灭火、资源管理、打击违法盗猎等功能为一体的全方位、全天候的智慧管理体系,实现“一网监测、一屏可视”。
  组建“国家公园·检察护航”一体化办案团队,推行四级生态警长守护工作体系,成立全省首支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综合执法支队和熊猫警察基层执法大队,建立“综合执法支队+熊猫警察+法官工作站+检察官公益诉讼工作站”行政和刑事衔接机制,打造“云端调解”“德古调解”“熊猫警长”等特色调解室、调解队伍、矛盾化解工作法,及时化解涉大熊猫国家公园相关矛盾纠纷,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美好“新家园”。

全链条打击 筑牢绿水青山“防火墙”
  镜头:清晨,阳光透过丛林,一支巡护队伍在海拔1900米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天全片区黑旋沟管护站集结。行进途中,队员们悉心记录沿途植被状态,勘查各种动物粪便、脚印,搜寻是否存在不法人员布设猎夹、猎套的现象……
  【故事】猎捕—收购—运输—销售……2020年初,雅安警方接到线索,李某华等人大量贩卖野生动物,“下家”涉及省外多家动物园。省、市、县三级公安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历时半年将李某华等1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2022年6月,雅安中院依法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15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3年至14年不等的有期徒刑。2023年2月6日,省高院二审维持原判。该案件入选最高法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近年来,雅安公安强化系统、保障、机制“三大支撑”,探索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执法机制改革,片区涉生态资源刑事案件破案数、移送起诉人数、发案数实现“两升一降”,特别是连续侦破公安部挂牌督办的“12·3”“1·18”“5·28”等一批破坏生物多样性案件,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
  【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雅安牢固树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念,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大对打击破坏生态资源犯罪情报信息、技术侦查、刑事技术方面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昆仑”“保护生态”等专项行动,打造“多警种参与、多手段应用、全方位覆盖”的合成作战模式,把打击矛头对准环境污染、破坏耕地、非法捕捞、破坏生物多样性和毒害古树名木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
  不仅在案件侦破上发挥“全链条”打击作用,在审理和监督环节也毫不松懈,为了更有效地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雅安在“立、审、调、执”各环节上持续发力,拓展生态执法领域,将受案范围从传统的单一林业资源扩展到水土、矿产、环境污染、非法狩猎等全生态领域,实现了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的全覆盖。
  此外,雅安还着眼于法律监督,紧盯毁林伐木、畜禽养殖污染、企业污水排放、非法采砂、非法采矿等生态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开展监督活动,保护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确保每一起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能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创新性修复 绘出生态环境“绿底色”
  镜头: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宝兴县西河片区补植复绿警示教育基地,犯非法狩猎罪的朱某某正在植树造林。法院采用“劳务代偿”代替惩罚性赔偿的方式,将朱某某从“盗猎者”转变为“守护者”,真正实现了办理一起案件、保护一片森林、恢复一方生态的效果。
  【故事】“百年大树被砍掉仅靠补种小树苗就能弥补吗?”2022年4月,宝兴县法院法官季强在承办一起盗伐林木案中,他看到一棵棵参天大树被砍伐的照片,心情久久难以平复,不禁产生一个疑问。
  树木最大的功能就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这个案件能否在“碳”方面找到突破呢?在查阅大量资料后,季强终于在民法典中找到了“期间服务功能损失”的理论支撑,他的想法也得到了业界普遍的认同。最终,6名被告人自愿通过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认购24000千克的“碳汇”用于盗伐林木行为的替代性生态修复。这一案件成为了全省首例引入“碳汇”理念开展修复性司法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获评“全省政法系统首届五年百佳案例”“2022年度全省法院十大典型案例”。
  【成效】“植物、动物不会说话,生态环境不会自己‘发声’”,雅安始终坚守生态保护初心,积极践行“前端预防保护、后端修复治理”的环保理念。早在2012年1月,雅安就率先作出全省首例“补种补栽”判决书;2015年3月,再次发出全省首例“补种复绿”补种令;2022年,作出全省首例“碳汇修复”判决书。
  近年来,雅安大力开展“增殖放流”“补植复绿”等活动,创新“反向司法修复”“流域碳汇修复”等修复形式,形成多层修复、立体保护的修复性生态司法机制,实现惩罚犯罪与保护生态双赢。“碳汇修复”案成功办理后,雅安不断探索“司法+碳汇”新模式,制定《“司法+碳汇+文旅”的协作协议》,将生态修复理念融入生态价值转化,以实现生态环境优势向生态经济优势转化。2023年11月,省高院碳汇司法实践基地在雅安宝兴揭牌,该基地成为全国范围内首个以省高院名义命名的碳汇司法实践基地。
  此外,雅安还成立生态修复监督委员会,对修复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及验收,确保生态修复效果,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责任的执行方式,加强对修复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防止涉及环境修复性的判项出现“空判”。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一步,雅安政法系统将持续围绕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这条主线,努力在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谋划和推进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增进人民福祉,以更有力的司法担当,持续擦亮大熊猫国家公园“守护者”的金字招牌。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