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法治报保全媒体记者 张伟 地处米仓山南麓的巴中,被誉为“中国十大秀美之城”,是国家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双重生态功能区,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3.18%。广袤的森林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巴中走上一条“绿色”的发展道路,真正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近年来,巴中市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林业资源,积极参与到打造“天府森林粮库”中去。数据显示,全市林粮经营面积达到400万亩,预计今年产林粮47万吨,年综合产值超过50亿元,积极探索生态环境转换的有效途径。 从科学规划到技术创新,从建设优质园区到打造特色品牌,巴中市以“绿”为底,以林为笔,绘就森林发展新画卷,让生态环境发挥其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政策护航 多方合力推进林粮扩面提质 不久前,四川全省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工作会议举行,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 巴中,作为拥有丰富林业资源的城市之一,在今年4月,出台《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巴中行动方案》,明确自身总体目标、重点产业、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其“两区三县”更是第一时间响应,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当前,巴中坚持因地制宜,重点推动木本油料、林产调料、林草中药材、森林蔬菜、林下养殖5类产业特色发展、规模发展。“在林下养殖产业,我们将通过圈养+林下放牧相结合模式,重点养殖巴山肉牛、南江黄羊、山地梅花鸡、镇龙山瓦灰鸡等品种,大力培育精深加工企业,充分发挥林业经济效益,推动产业链完善。”巴中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靠山吃山,依林用林,要围绕“林”字做文章,下功夫,把握各产业特色是关键。 在南江县东榆工业园区,良源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景象。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现拥有木本油料生产线2条,以核桃为主的休闲食品生产线5条。“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引进更多先进设备和技术,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他表示。 政府“出力”,企业“助力”,巴中市正汇聚各方力量推进林粮产业的扩面提质,聚焦“森林粮库”建设,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展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园区赋能 现代农业技术助力林粮产业发展 仲冬时节,在通江县南教城国有林场茯苓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碌地采挖茯苓,他们刨土、收集、装篓、搬运,一个个棕褐色的“土疙瘩”散发着浓郁的药香,整个林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为了实现茯苓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我们采用‘油茶+茯苓’的套种模式,引进国有企业经营,积极推动林业与中药材产业的有机结合,进一步盘活林下资源。”通江县南教城国有林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巴中现已建成南江县珍稀林木省级现代林业园区1个,南江县核桃、通江县杜仲省级培育园区2个,通江县青花椒等市级现代林业园区4个,此外,还培育了核桃、油茶、金银花、茯苓等县级林粮现代产业基地15个。 园区赋能产业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在通江县粮油加工园区的生产车间内,一股清新的大米香气弥漫空中。一条先进的精米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效运作:金黄色的稻谷经过脱壳、碾米、抛光等工序,随后精确称重、装袋以及封口包装,最终变成一袋袋优质的“通江大米”。 据巴中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5年,主要林粮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达到40%,培训林粮新型经营主体代表将达200人以上。强化种苗监管、鼓励企业开展机械化作业生产、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随着科技力量不断注入园区,巴中市持续培育推广良种,加强与国、省科研院所合作,为打造“天府森林粮库”提供“巴中样本”。 品牌塑造 擦亮林粮产业发展的“绿色名片” 2006年,“南江山核桃”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0年,“南江核桃油”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17年,“平昌青花椒”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于2024年成功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依托当地优质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巴中正努力创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林粮”品牌。 自2021年以来,巴中市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秦巴山区绿色农林产业投资贸易洽谈会、西博会、农博会、义乌国际森林食品博览会等各类国内外展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推介本地特产,拓展林粮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 “我们充分发挥绿色、生态、有机优势,从建立生产机制到强化安全监测,从加强品牌宣传到完善物流体系,多方面塑造具有‘巴中’特色的‘林粮’品牌。”巴中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这些措施,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同时,计划引入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让巴中的优质林粮产品登上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接下来,巴中市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品牌价值,在“天府森林粮库”建设上深入探索与实践,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局面。
|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