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夏菲妮)五年来,川渝两地法院累计完成跨域立案、代为送达、委托执行等4.2万件次。这是记者10日从四川高院与重庆高院联合召开的司法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消息。会上,四川高院党组成员赖波军和重庆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海龙分别发布了川渝两地法院司法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2024年度白皮书。
《四川法院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白皮书(2020-2024)》是四川高院第一部全面梳理川渝两地司法协作的白皮书,分为前言、正文和展望三部分,呈现了川渝两地法院在改革创新、诉讼服务、统一民商事案件裁判尺度、推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构建执行一体化联动大格局等方面的重要成就,勾勒出两地法院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全景图”。
五年来,川渝两地法院累计完成跨域立案、代为送达、委托执行等4.2万件次,审执工作“同城效应”显现。2020年5月15日,四川高院与重庆高院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司法协作框架协议》,确定8个重点协作方向,并建立联席会议、全方位协作和合作保障等机制,为持续深入合作打下坚实制度基础。在两地高院带领下,两地中基层法院加强对接,交流协作日趋紧密,签订司法协作协议300余份,呈现“联点成线、延线成面、多面成体”势头,不断为区域协同注入司法动能。
为推进民商事案件裁判标准“同城化”,川渝两地法院共研疑难问题,共商解决方案,以建工、金融、民生等领域深度协同,带动两地法律适用标准统一。为推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一体化”,川渝两地法院实质化运行会商研讨机制,连续五年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共同发布川渝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与典型案例。为打造巴山蜀水生态保护“全链条”,两地高院连续三年联合发布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川渝“两地五方”法院共建“伴山法庭”绿色发展法治联盟,将“纽扣法庭”工作机制拓展到川渝司法协作领域。同时,两地法院推行跨区域协作、警务协作等模式,共促胜诉权益兑现。目前,四川212家法院诉讼服务中心、3588个诉讼服务站点均设置跨域诉讼服务岗,实现跨域事项“就近能办、异地通办”。
会上还分别发布了川渝两地法院司法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项改革案例和典型案事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