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李欣璐夏菲妮周靖李季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优质的营商环境就像是滋养万物生长的阳光雨露,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又是竞争全球市场的利器。谈到营商环境,总绕不开一句话——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既是营商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又是保证它健康发展的制度后盾,要想让经济跑得快、走得稳,就离不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如何总结有益经验,补短板强弱项,在法治化轨道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相关领域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多个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凝聚共识。 法治护航 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省政协委员、民建中央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主任罗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对民营企业来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家来说,法治是最可靠的“定心丸”。 今年省两会期间,罗俊带来了构建涉刑民营企业家合法民事权利保障机制的提案,重点关注涉刑民营企业家合法民事权利。罗俊建议,要加强民营企业家人身权益保障,强化尊重合法市场行为的意识,切实避免以刑事手段解决经济纠纷的执法导向。在判断不危害社会和未让国家遭受损失的前提下,避免过度羁押和大量罚款,让企业家不再提心吊胆,为各类经营主体撑起法律的“保护伞”,使其在公平公正的法治轨道上稳健前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始终认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关乎企业和个人的切身利益,更深刻影响着产业技术革新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1月21日,在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唐印向媒体记者分享了一段历时九年依法维护自主创新成果的成功经历。 唐印告诉记者,在“节能节资型气相淬冷法蜜胺生产系统及其工艺”发明专利权及技术秘密案的维权过程中,他从立案之初就决心带领团队坚定维权。该案历经三级7个法院、35次庭审,3次管辖权异议诉讼、5次专利无效行政诉讼、2次专利权属纠纷诉讼过程,历时九年,最终胜利,获偿6.58亿元,刷新了国内知识产权案件纪录。该案也入选全国十大维权典型案例,获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典型案例。 加强队伍建设 完善基层“柔性执法”模式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涵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以及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等多个层面。对此,省政协委员、四川全兴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少杰带来提案:“进一步完善基层‘柔性执法’模式,对于协调监管人员与市场主体的关系、提升市场监管工作效率,以及助力我省营商环境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付少杰发现,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传统“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行政执法方式已难以满足需求,而“柔性执法”模式的出现,为市场监管执法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他表示,“‘柔性执法’凭借其在处理问题时展现出的灵活性、低成本及契合人性心理等优势,获得了执法各利益相关方的广泛认同。然而,当前基层市场监管领域的‘柔性执法’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完善的市场监管‘柔性执法’体系尚未建立。” 为更好地推进我省“柔性执法”模式,付少杰提出,要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夯实“柔性执法”基础。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是推进“柔性执法”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可邀请执法骨干通过开设培训班或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柔性执法”等相关业务培训,系统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组建学习小组,促进日常执法办案经验交流。通过培训与交流,使执法人员更好地领悟“柔性执法”理念,熟练掌握相关技巧,进而提升整体执法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执法队伍。 “我国持续推进解决执行难,法院生效裁判文书执行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司法实践中,法院对部分确无可供执行财产的案件采取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方式,中止案件执行,在申请执行人未提供可供执行财产线索的情况下,法院不再启动执行程序。事实上,有部分被执行人通过使用他人银行卡、通信电话号码、微信和支付宝账户等方式将财产转移到了他人名下,仍然过着奢侈的生活;也有部分被执行人,因无法清偿现有负债,选择逃避不处理。”省人大代表、四川法之缘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周忻对人民法院对确无可供执行财产的案件的执行进行了特别关注。“这样一来,一方面会导致债权人因无法实现债权受偿,对法院审判失去信任,另一方面可能会助长普遍赖账的社会风气。”周忻说道。 对此,今年省两会期间,周忻带来了“关于深入清理终本案件彻底化解债务矛盾的建议”。他建议,人民法院主动对终结本次执行案件进行清理,利用执行系统定期对终本案件的被执行人进行财产查控,并向申请执行人通报查控情况,让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有信心,相信生效判决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虽终结了本次执行程序,但法院并未放弃帮助债权人实现债权。同时,充分利用基层自治组织情况熟悉的优势,对长期失信的被执行人进行清理,鉴别无法兑现判决义务的原因,对恶意逃债的被执行人加大惩处力度,对确有困难的被执行人给予帮扶,对消极逃避者通过教育疏导,帮助其重拾信心,积极偿还债务。 完善保障体系 稳定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定预期 好的营商环境对经营主体而言,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一样不可或缺。一些委员认为,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还需回应市场需求,以法治力量增强发展动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法治保驾护航。”今年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省高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秦海和省政协委员、眉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九三学社眉山市委会主委李建兴,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地方政协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张光伟,省政协委员、中国五冶集团总法律顾问张国华联合提案:以驱动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推动产研融合制度创新提升。他们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从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科学谋划、共创共享等角度进行制度化深耕,稳定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定预期,包括合理划界职务与非职务科技成果、积极研究专利成果的非资产化管理路径、加强专利发明激励、规范专利价值评估、维护专利转移市场秩序、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等方面。
|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