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伟 品牌引领 成绩斐然 2024年,巴中法院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树品牌、提质效、强公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52072件,办结48443件,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3337件,办结3098件。全国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库评估监测的18项指标全部达标,15项指标同比趋优,11项指标优于评估区间,展现出卓越的审判质效。 “党徽耀天平”党建品牌荣获首届“四川法院改革创新成果”,“映山红”入选“四川十大重点培育法治IP”,“执行110”工作经验在全省法院推广运行,成为巴中法院的闪亮名片。此外,还斩获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百优新媒体作品”,全省法院“十佳裁判文书”“十大典型案例”等诸多荣誉,彰显了巴中法院的专业实力和创新精神。 服务大局 赋能发展 巴中法院紧紧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政治任务,以“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为契机,全力打造优质法治化营商环境。 在促进诚信法治政府建设方面,积极配合清理企业债务,抓好涉党政机关执行工作,执结案件23件,执行到位8246万元。受理行政案件576件,推动出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出声工作方案,通过多部门协同每两月通报出庭应诉情况,使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提升至98.88%,成为全省典范。 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秉持“一个案件就是一个营商环境”理念,审结涉企民事案件9277件,平等保护市场主体权益。完善涉企案件风险评估机制,降低司法对企业的影响。审结新业态及要素配置案件14件,保障市场准入平等。审理扰乱市场秩序案件14件,移送虚假诉讼线索,促进诚信经营。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也取得显著成效。精准对接临港产业园、修正药业等司法需求,就地解纷34件,妥善化解四川琳宸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系列案件。与5部门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惩治侵权行为,判决赔偿108万元。发挥破产审判功能,办结破产案件51件,8家企业重整成功,23家“僵尸企业”出清。南江县人民法院建立“皇柏林”司法保护基地,守护生态环境。 同时,巴中法院不断优化提质增效司法举措。组建“院长+资深法官”普法讲师团,6名中基层法院院长和115名法官走进147家企业普法。恩阳区人民法院“法治跑团”提供“点单”式服务。实行“胜诉即退费”,退费4814万元。通过多种灵活执行措施,执结涉企案件2772件,执行到位40.13亿元。 守护安全 筑牢防线 安全是发展和民生的基石,巴中法院全力构建高水平安全格局。 在依法惩治刑事犯罪方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审结刑事案件1189件,同比减少27.7%。坚决捍卫国家安全,严惩邪教犯罪。审结严重暴力犯罪案件60件,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审结涉黑恶及保护伞案件3件,追缴黑财1.1亿元。依法惩治文物犯罪,通江县人民法院对盗掘古墓葬案的判决获评全省“十佳裁判文书”。保持惩贪治腐高压,审结职务犯罪案件42件。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同样是工作重点。稳妥审结金融纠纷案件1268件,判处金融犯罪案件10件,执结金融案件863件,审结民间借贷案件4925件,合理规制利率。积极推进“保交楼”工作,审结涉房地产案件1024件,推动楼盘复工续建,化解融资项目纠纷,制发司法建议促进市场平稳发展。 筑牢公共安全底线不放松。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等案件191件,涉案金额1.53亿元,对各类诈骗犯罪严惩不贷,同时对“两卡”犯罪人员依法从宽处理。织密食药安全网,审结涉食药犯罪案件22件。联合多部门构建醉驾治理体系,审结危险驾驶犯罪案件250件,同比减少50%。 司法为民 情暖民心 巴中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在提升诉讼服务效能上,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诉讼服务。平昌县人民法院成立“银龄”工作室,推行“陪同诉讼”和“适老大字版裁判文书”。市中级人民法院聘请手语翻译,保障残疾人诉讼权利。深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网上立案5455件、网上阅卷2315次等,让群众诉讼更便捷。 加强民生权益保障,聚焦就业、安居、和谐等民生要点。建立社保费征缴争议联合处理机制,审结劳动争议案件527件,追回欠薪2111.3万元。化解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纠纷12件,审结婚姻家事等案件5101件。加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审结涉未成年人案件51件,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等702份,帮助81名孩子回归正轨。多地法院打造特色司法品牌,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为加快胜诉权益兑现,开展“猎狐”“终本清仓”专项行动,执结案件15452件,执行到位69.53亿元,恢复执行3300件,执行到位4.5亿元。深化“执行110”建设,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探索创新处置模式,判处拒执案件12件14人,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多元治理 善治有为 巴中法院积极做优司法供给,助推高效能治理。 在做实纠纷实质化解方面,聚焦矛盾多发领域,巴州区人民法院联合房管部门完善评分细则,物业纠纷同比下降44.5%。加强行政诉讼与复议衔接,建立工作机制,市中级人民法院协同成立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基层法院积极入驻调解中心或深化相关模式,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158件,调撤率达30.4%,全市一审行政诉讼案件五年来首次下降。推进信访法治化,化解信访积案53件。 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也有新作为。全市法院每季度报告发案情况,五家基层法院入驻县(区)综治中心,引入众多调解组织和调解员,设立调解工作室,诉前调解纠纷14842起。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与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协作,化解矛盾纠纷263件。开展巡回审理,对64件涉农案件就地审判,助力乡村建设,4个人民法庭获评全省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强化裁判规范指引,以公正裁判引领社会风尚。判处虚假诉讼、销售欺诈等案件,维护公序良俗和执法权威。发挥司法建议促治作用,发出司法建议书90份,采纳回复率100%,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获评全省“十大优秀司法建议”。 展望未来 砥砺前行 “2025年,巴中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巴中市委五届九次全会部署。”巴中中院院长杜新表示,将重点抓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高水平安全、增强民生司法保障、加强审判监督管理、锻造过硬法院队伍”五项工作,为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贡献更多司法智慧和力量,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