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伟 年光如箭,新岁华章。回首2024年,巴中市人民检察院秉持政治引领与法治保障的理念,以“三个善于”为指引,深度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检察使命,为巴中经济社会的稳健前行筑牢法治根基,各项检察工作成果丰硕,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福祉、守护公平正义等方面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擦亮平安巴中法治“底色” 平安,是民生福祉的基石,是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2024年,巴中市两级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守护人民安全、建设平安巴中的宗旨,全力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为巴中“一市四区三地”建设保驾护航。 在维护安全稳定方面,检察机关持续发力,重拳出击惩治毒品犯罪,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其中,谢某某等人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的成功办理,获评全省十大典型案例,彰显了检察机关打击黑恶势力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同时,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不批捕392人,同比上升4.9%;不起诉549人,同比下降42.7%。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达84.2%,一审服判率达91.2%,有效减少了社会对立面,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此外,创新建立轻罪案件“一站式”办理中心,推行“轻案快办”新模式,在确保司法公正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办案效率。 优化营商环境是检察机关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巴中市检察机关强化涉企案件监督,监督清理不当立案和“挂案”15件,纠正行政违法行为5件,监督判决执行169件,挽回经济损失750万余元。与市司法局协同建立规范涉企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机制,监督审批赴外地经营请假70余人次,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便利。积极开展预防性公益诉讼,向企业发出法律风险告知书26份,助力企业规范生产经营。在护航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起诉侵犯知识产权、地理标志品牌犯罪17人,侵犯“通江银耳”假冒注册商标案获评全省城乡融合履职、知识产权综合履职典型案例,并被《人民代表报》《人民权力报》重点报道。通过推行检察服务企业发展“四个一”机制,助力巴中打造“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生态资源保护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巴中市检察机关强化综合治理,督促整改固体废物、生活污水等环境污染问题39个,监督排除108株古树生长安全隐患,为巴中“中国十大秀美之城”名片增色添彩。在文物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方面,督促完善摩崖造像综合保护措施,助力打造“四龛护城”文旅品牌。聚焦红色资源保护,办理红色遗址、设施等公益诉讼案件7件。通江县检察院与陕西、重庆、成都军检等10地检察机关会签跨区域协作机制,共同守护川陕苏区红色文物,为传承红色基因贡献检察力量。 增添检护民生法治“暖色” 巴中市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民有所需、我有所应”的理念,以“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为抓手,将检察为民落实到每一个具体案件和每一项实际工作中,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检察温暖。 在守护群众身边安全方面,检察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保持高压态势,严惩“7.17”“5.09”等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起诉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258人。同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保护,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农资打假”等专项行动,办理相关案件20件。支持省消委起诉孙某某、刘某某生产销售伪劣化肥案,有力推动了化肥行业经营秩序的规范化,该案件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守护“天府粮仓”典型案例。 特殊群体权益保护是检察工作的重点之一。检察机关聚焦“老有所依”,认真落实“十一号检察建议”,开展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管理专项监督,依法打击欺老骗老犯罪,起诉56人;聚焦“幼有所护”,强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批捕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109人,起诉93人;聚焦“妇有所助”,联合10部门开展“巾帼暖人心”专项行动,办理妇女权益保护支持起诉案件18件;聚焦“残有所扶”,会同市残联等部门出台《加强残疾人司法保护二十条措施》,办理涉残疾人权益保护案件6件;聚焦“劳有所得”,惩治恶意欠薪犯罪8件9人,支持劳动者起诉讨薪105件,帮助追回薪资200余万元。 防范化解矛盾纠纷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巴中市检察机关以“如我在诉”的态度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要求,妥善处理信访案件513件。扎实开展“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收集、督促办理群众诉求21件。通过组织开展定时定点公开听证28场次,办理刑事、民事和解案件113件,有效解开当事人的“法结”与“心结”。市检察院获评全省民事检察“和解五法”工作室建设单位。此外,坚持应救尽救,会同民政、妇联等多部门建立多元救助机制,向127名因案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94.8万元,传递司法温情。 注入公平正义法治“亮色” 巴中市人民检察院坚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通过严格公正司法,不断推动法律监督工作提质增效。 刑事检察工作持续强化,通过健全重点案件复盘、业务测试、庭审观摩评议、正反典型案例学习警示等机制,印发二审刑事案件办理工作指引,全面提升办案质效。在立案监督方面,监督立案10件、撤案58件,追捕14人、追诉48人;侦查活动监督纠正违法183件,建议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2件;审判活动监督纠正违法7件,提出抗诉6件;刑事执行监督深化“派驻+巡回”检察模式,办理“假减暂”案件366件,办理监管活动、社区矫正、财产刑执行等监督案件197件,发出检察建议16份。南江县检察院被确定为全省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融合履职试点院。 民事检察工作不断优化,针对民事执行监督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民事执行监督案件审查要点指引》,细化22个环节118种常见违法情形,监督纠正执行活动违法50件。通江县检察院办理的谢某某与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执行监督案,获评全省民事执行监督优秀案件。 行政检察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开展行政诉讼和非诉行政执行监督,办理案件128件,发出检察建议43份。办理的何某某被冒名婚姻登记检察监督案,成功解决了长达二十年的行政争议。同时,加强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双向衔接,办理反向衔接不起诉案件411件,提出检察意见248件,有效解决“不刑不罚、当罚未罚”问题。 监督机制创新成果显著,巴中市检察机关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一府一委两院”行政执法协同监督机制,实现行政执法、监察、审判、检察监督“四轮驱动”,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开展“进驻式”专项检查,抽查案件10373件,同比上升33%,发现问题线索306条,提起诉讼、纠正违法、发出检察建议等193份,督促整改问题案件208件,追责问责70人次,构建了全链条、闭环式、立体化监督体系。该项工作机制获评全省检察改革创新项目,入选“四川法治蓝皮书”,并在中央政法委执法司法监督专题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 锻造检察铁军法治“铮色” 巴中市人民检察院坚持“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以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检察铁军为目标,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在管党治检方面,注重党建引领,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同频共振。南江县检察院“检察+邻里”工作机制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典型事例。同时,抓实意识形态工作,打造检察新媒体矩阵,122篇信息获国省采编,恩阳区检察院新媒体作品《网络谣言的罪与罚》获评第六届中国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传播检察正能量。 人才培育是提升检察队伍素质的关键。巴中市检察机关充分利用“政法大讲堂”“巴山检论”等教育培训平台,组织开展专题讲座、业务培训、技能竞赛等21场次,实现教育培训全覆盖。5名干警在全省业务竞赛中获奖,16名干警入选全省检察机关人才库,2名干警在全国检察征文中获奖,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数字赋能为检察工作注入新动力。巴中市检察机关加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从全国模型库中优选81个模型辅助办案,发现线索3608条,监督办案39件。同时,加大自主研发力度,自行研发大数据模型16个。“虚构劳动报酬类案监督模型”获全省检察机关模型竞赛二等奖,“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违法类案监督模型”获首届全省检察机关“金点子”创意大赛三等奖。 基层基础建设是检察工作的重要支撑。巴中市检察机关以“五强”为标准,切实加强基层院建设。全市5个派驻检察室分别被评为全省一级、二级规范化检察室,平昌县检察院派驻检察室获评全省监督质效突出集体。南江县检察院获评四川省第七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称号。 风好正扬帆,奋楫向未来。展望新的一年,巴中市检察机关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务实作为、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一市四区三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巴中新篇章贡献更多检察力量。
|
【责任编辑:scfzcmw-editor】 |